2025年6月11日

舊日的回憶

      搬離港島西區幾十年,起初父親仍住於該區,回去自然較為頻密。後來連父親亦搬走後,已甚少到那區去了。
      這天,老三突然興起,說要和我去堅尼地城,往一間開了幾十年的老店吃粉麵去。這個女,就是花樣多多。好,反正阿"嬋"是閒人一個,宅家的時間多,有時也會覺得悶。有人陪伴,出外走走也好。而且,乘地鐵去,很方便。
      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↑就是這間了,位於「北街」,名字好像有點兒印象。
      
      
      兩母女,竟吃了那麼多!老三說,一場去到,當然要盡興。沒介紹錯,的確很有水準。店內座位大概不足廿個,客人來到未有座位的也願意站在店外等。
      吃飽飽,就從堅尼地城往石塘咀行逛。以前基本的街道沒變,感覺仍很熟悉。當然,更多的地方已變了天,尤其是海傍那一帶。現在填了海,己是一幅廣闊的海濱。
      

      
      以前在「士美菲路」的堅尼地城游泳池,亦搬了來這附近。↓
      


       我站的位置,沒法將整座建築物完整入鏡。這座建築物很奇特,長長的。拍了兩張照片,單從外型,橫看豎看,很難猜想那是一個泳池來的。
      
      
      在「卑路乍街」頭段,有這麼一座古舊的建築物,從前這裏是一座消防局。沒想到竟被保留下來,很好,沒有被拆卸,還改為安老院。
      我們就由堅尼地城一路行往石塘咀,在「皇后大道西」,遇上從前只有在九龍城才有的糖水店「松記」;又入內歇歇腳。當然,有消費,吃了兩碗一冷一熱的糖水。
      
      
      再行前,就是「山道」,以前,我就是住在「山道」與「皇后大道西」交界旁邊的那座大廈,多年前,那裏已拆掉改建為一酒店了。
      
   
     ↑位於附近的「救主堂」,老二和老三的幼稚園年代就在這裏渡過。如今,幼稚園已停
辦,不過,教堂仍保留。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
     
             
      ↑「山道」,這路段很陡峭;以前,幾乎每天都要走這段路。老二唸的「聖彼得小學」就在照片中那維修中的大廈後面的斜坡頂。有次我走著走著,突然腳下一滑,整個人變了滾地葫蘆;尤幸只是擦損了手腳。
      在「山道」口,就有一個「香港大學站」的入口。就行到此,乘地鐵回家。     

8 則留言:

  1. 🐰 阿嬋^^ 您好🌹 天橋柱好靚 ✨👍💛✌️👇

    👉(02:35) 重遊《胭脂扣》場景 石塘咀山道 窺看倚紅樓現貌
    https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FbILMovdDV4
    👉(02:52) 石塘咀山道
    https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gSOJg32tgFw
    👉(13:18) Hill Road Flyover,Shek Tong Tsui,Sai Wan
    https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7U9hprOMdlc

    回覆刪除
    回覆
    1. Judith你好!對呀,現在很多天橋的柱躉都被美化了,很好啊!
      呵呵!上世紀初,石塘咀是紅燈區來的。

      刪除
  2. 哈,真是「懷舊之旅」,兩母女一齊緬懷幾十年前的歲月、見見沒有改變的舊貌和已經面目全非的新貌。開心時刻也放開肚皮了,食了那麼多點心粉麵,還吃得下兩碗甜品,難怪有人說「鹹甜兩個胃」。阿嬋的老三就是多點子,很有心思。

    回覆刪除
    回覆
    1. 牛兄見笑了,是否覺得我們很大食呢!?

      刪除
  3. 哈哈~卑路乍街和堅尼地城,都好熟,前幾年想回去懷舊一下,可惜已面目全非,找不到一點小時候的感覺。香港的印象離我越來越遠了。

    回覆刪除
    回覆
    1. 從前那裏有牛房、豬欄、雞鴨欄和菜欄;經過幾十年的變化,現在通通都不見了。不過,環境整潔得多了。

      刪除
  4. 吾記得講,回到家,這裡的天氣像冬天,大風,凍,早上衹得十一度C,下午比較暖但風還是大,就不想出園裏工作了。

    回覆刪除
    回覆
    1. 才得十一度,都頗凍啊!香港早幾日熱到飛起,現正掛著一號風球,不時下著大雨,涼快了些些。

      刪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