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年6月21日

家姐與細佬

      港產雙胞胎大熊貓,雖然已命名為「加加」和「得得」;但我仍習慣稱呼牠們「家姐」和「細佬」,總覺得這稱呼很地道,更親切。

     「海洋公園」入場費不便宜,但每人生日的日子,是免費的;而長者們,更是天天都免費。今年阿妹生日那天,說要去「海洋公園」探訪熊貓BB,邀我同行。那天掛著三號風球,除了機動遊戲停開,公園照常開放。阿妹說目的是去看熊貓,只要熊貓館有開就好,其他的都不重要。

      天色雖然不大好,幸運地整日都沒遇上下大雨的時候。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


      ↑首先去這舊有的熊貓館,這裏住了兩隻中央送給香港的熊貓「安安」和「加加」。
      
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↑「安安」好夢正濃。
      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↑另一邊的「加加」,也在呼呼大睡。
      
      然後,往設於園內的另一地方,探訪一家四口。去到,見已排了一條人龍;還好,移動得算快。大約三十分鐘後,已可入內了。原來爸爸「樂樂」,並不同住在一起;被隔開了在另一邊。

      
      
      ↑噢!媽媽「盈盈」和「細佬」各據一樹正在睡覺,「家姐」則在樹下正很努力地學習著吃竹葉。
      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↑「細佬」高難度的睡姿,多有趣!
      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↑「家姐」累了,爬上樹找媽媽去。
      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↑然後,母女繼續尋好夢。
      
      ↓另一邊的父親「樂樂」,兒女不用幫忙帶,很清閒;此刻正在表演著吃竹葉。
      
      
      之前,入內參觀是有限時的。這天,幸運地沒設時限。在這館內,也不知逗留了多久,阿妹才捨得離開。
      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↑這隻小浣熊,也是當天生日呢!
     
       看過了熊貓,見登山纜車仍有開放,於是又坐轉纜車上落走一轉,看看周圍的風光。
      
      

      然後,結束了這次三號風球下的「海洋公園」之旅。

2025年6月11日

舊日的回憶

      搬離港島西區幾十年,起初父親仍住於該區,回去自然較為頻密。後來連父親亦搬走後,已甚少到那區去了。
      這天,老三突然興起,說要和我去堅尼地城,往一間開了幾十年的老店吃粉麵去。這個女,就是花樣多多。好,反正阿"嬋"是閒人一個,宅家的時間多,有時也會覺得悶。有人陪伴,出外走走也好。而且,乘地鐵去,很方便。
      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↑就是這間了,位於「北街」,名字好像有點兒印象。
      
      
      兩母女,竟吃了那麼多!老三說,一場去到,當然要盡興。沒介紹錯,的確很有水準。店內座位大概不足廿個,客人來到未有座位的也願意站在店外等。
      吃飽飽,就從堅尼地城往石塘咀行逛。以前基本的街道沒變,感覺仍很熟悉。當然,更多的地方已變了天,尤其是海傍那一帶。現在填了海,己是一幅廣闊的海濱。
      

      
      以前在「士美菲路」的堅尼地城游泳池,亦搬了來這附近。↓
      


       我站的位置,沒法將整座建築物完整入鏡。這座建築物很奇特,長長的。拍了兩張照片,單從外型,橫看豎看,很難猜想那是一個泳池來的。
      
      
      在「卑路乍街」頭段,有這麼一座古舊的建築物,從前這裏是一座消防局。沒想到竟被保留下來,很好,沒有被拆卸,還改為安老院。
      我們就由堅尼地城一路行往石塘咀,在「皇后大道西」,遇上從前只有在九龍城才有的糖水店「松記」;又入內歇歇腳。當然,有消費,吃了兩碗一冷一熱的糖水。
      
      
      再行前,就是「山道」,以前,我就是住在「山道」與「皇后大道西」交界旁邊的那座大廈,多年前,那裏已拆掉改建為一酒店了。
      
   
     ↑位於附近的「救主堂」,老二和老三的幼稚園年代就在這裏渡過。如今,幼稚園已停
辦,不過,教堂仍保留。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
     
             
      ↑「山道」,這路段很陡峭;以前,幾乎每天都要走這段路。老二唸的「聖彼得小學」就在照片中那維修中的大廈後面的斜坡頂。有次我走著走著,突然腳下一滑,整個人變了滾地葫蘆;尤幸只是擦損了手腳。
      在「山道」口,就有一個「香港大學站」的入口。就行到此,乘地鐵回家。     

2025年6月2日

荃灣海濱

      不經意地,原來做了都市農夫七年了。自從搬了來現居的地方,因單位不設露台,以前喜歡種花種草的興趣,只得收起來。直至老大帶我去參加這天台種植,沒想到,竟連她也培養出興趣來,一種就是七年了。

      這七年裏,每次上農莊,都相約於荃灣西鐵站匯合;然後經海濱,步行前往不遠處的天台農莊。多年來,就見證著此海濱在逐步慢慢變化;設施慢慢成了形。長長的海濱有休憩的地方、單車俓、有蓋行人路;當然亦不乏花草樹木等等。



      我並沒有認真的嘗試去走這條長廊,只是每次去農莊時,匆匆的經過那裏。這地方,的確讓人感覺很舒服。

      ↑這棵花,不知其名字。之前整棵樹都是佈滿了粉紫色的花的,可惜當時沒拍照;這天就只剩下零星的幾朵了。

      ↑另一棵,花落後,已結了一條條長長的果實了。




       ↑粉紅色的雞蛋花,以前少有,近年多見了。

      ↑此圓形建築物,若不是鑄有字體,單看外型,真猜想不到這是一公廁呢!原來它還大有來頭,它就是2024年度全港最佳公廁選舉中獲得金獎的公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