五月三十一日下午,和老二去了M+博物館參觀。網上預約,費用全免。一向甚少行博物
館,老實說,博物館內展出的作品,又有幾多能看得懂而會有共嗚的?不過,與其坐在家中無所
事事,出去走走總是好的。
場內多個展覽廳,不知從那個開始看好。要在兩小時內詳細參觀所有展覽廳內的作品,真的
會不夠時間。見其中一展廳,有很多人排隊,想必是有特別值得一看的吧?羊群效應下,於是就
跟著排起隊來。
↑ 作品名為「亞洲土地」,由英國藝術家安東尼·葛姆雷(Antony Gormley)於2003年創作。這
是他邀請了當時廣州象山村內約三百名老少村民參與,花了五天的時間,製作成這約二十萬個
的泥人。要求只需符合三個簡單的條件,一:泥人要如手掌般大小、二:泥人可以站立、三:
泥人要有兩隻眼晴,其餘部份均可讓製作者自由發揮。因此這二十萬個泥人,可說是每個的形
態都不相同,都是獨一無二的。
無知的阿"嬋", 初看圖片時,還以為那些是鼻孔來的,了解過後,才知那是眼睛才對!當
然,對於藝術家想表達的意念,自然亦一樣未能領略了。
↑ 這條旋轉樓梯,吸引很多人在此"打咭"。
↑ 正面看,甚麼也看不見,從兩側看,是這樣的。
↑ 每字都不完整,想表達甚麼呢?
↑ 驟眼看,以為是一個人躺在沙灘上,細看下,原來是一雙赤裸的男女。
隨便進入各個展覽廳走一轉,吸引我目光的,就拍拍照,不求甚解。
↑ 然後,去到這備受爭議的二樓東展廳那「清友壽司吧」。此壽司吧於1988年在東京新橋區
開業,2004年結業。館方花費1500萬港元把這結了業的店舖拆卸、重置,再還原到M+博物館。
館方說這壽司吧展示了傳統日本建築特色,亦好讓人反思快速的消費文化等等。
進入此處參觀,每次限時三十秒。我眼晴還沒看清楚,也來不及好好拍一張照片,已被催促
要離開了。才三十秒的時間,如何看清楚日本建築特色?更莫說反思快速消費文化了。還好老二
手快,拍了一張較完整的照片,可借來一用。
花千五萬,搬來這裏重置,相信會是永久的設置吧?
阿嬋也「文化」起來了,有興趣去行行博物館,很好。宅男老牛還未去過呢。不過,從紙媒得知有「九龍皇帝」的街頭塗鴉「墨寶」在當眼處,其他知名書畫家都未有機會一睹大作,真令人反感。
回覆刪除呵呵!可惜行完一圈,阿"嬋"仍是"一嚿雲",文化不起來。至於皇帝的墨寶,不錯是在當眼處,不過我猜那些可能並非他親筆的塗鴉吧?以前街頭所見的似乎沒這麼的工整。
刪除哈囉!阿嬋^^ 你好 ❗️ 多謝晒你嘅介紹✔️
回覆刪除啲相影得好靚 👍 謝謝分享 🙏
M+博物館:搶先看開幕參觀 https://youtu.be/84xbZo4IjeQ
M+博物館其實睇d咩? https://youtu.be/zpQz0z62QZg
哈囉!Judith你好!謝謝送來兩段的視頻。
刪除我啲相影得好求其咋,多謝你鼓勵!